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界 >
【天天报资讯】深耕“一粒种”,他们立志追寻“稻田梦”
来源: 新华社新闻      时间:2023-03-24 16:30:5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天津3月24日电(记者刘惟真)燕归春分至,农耕正当时。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稻会馆村种植核心区,不少农民正平整土地、翻犁施肥,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

会馆村所在的小站镇是小站稻的发源地。2018年,天津推出《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一边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一边在小站稻种业振兴上“苦练内功”,让“好稻种”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年,津南区的天津金谷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远清开始在现有的金稻919、津原U99等稻种基础上,培育更加还原小站稻原有风味、品质好、产量高的良种“小站稻1号”。

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坨子地村,水稻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翻阅历史资料,向老村民了解印象中小站稻的口感与外观;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合作,从种质资源库中寻觅性状优良的稻种……前期的反复调研,让韩远清最终锁定了三种优质种源,并开始通过杂交选育,将它们的优势“集于一身”。

天津金谷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田间劳作。(受访者供图)

五年来,育种员们创新求索的步伐始终未停。作为目前集团内“小站稻1号”科研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陈越有时凌晨三四点就要赶向育秧棚室,直到晚间还在选种去杂、分析数据。耕种最繁忙的时节,团队成员直接在田边搭起窝棚,当起稻田里的“守望者”,昼夜对稻种秧苗悉心养护,常常一两个月不回家。

“现在我们团队中不仅有‘90后’,还有了‘00后’。”陈越说,“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年轻有为的‘育种家’。”

据韩远清介绍,目前,“小站稻1号”性状基本稳定,亩产量可达1200斤左右,现已进入区试的第二年,正在扩繁原种,为下一步推广做准备。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