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诗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3、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4、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5、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6、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7、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8、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9、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10、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11、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12、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13、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
14、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
15、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16、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
17、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
18、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
19、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20、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21、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22、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23、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
24、(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25、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注评】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 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质茎的植物。
26、诸:众,各种。
27、然有根无树, 然:但是,可是。
28、连词,表示转折。
29、树:木本植物的总称,此指木质茎,即木质部发达,质地比较坚硬的茎。
30、 一岁一生, 一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开花、结实、植物体死亡)。
31、岁,年。
32、 其性同也。
33、 其性:它的本性。
34、同:指与草本诸花相同。
35、○提出说明对象,从茎质、生活周期说明芙蕖与草本诸花性质相同。
36、文章起笔从“稍异”宕开,收束于“性同”,曲折生动。
37、 谱云: 谱:作示范或供寻检的图书、样本。
38、如明代王象晋撰有《群芳谱》,但无下面所引之文。
39、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产:出产,生长。
40、曰:叫做。
41、草芙蓉:荷花的别名。
42、清代汪灏等编《广群芳谱·花谱八》“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诗》注:“产于陆者日木芙蓉,产于水者日草芙蓉。
43、” 产于陆者日旱莲。
44、” 旱莲:《辞海》释为“喜树”。
45、按喜树为落叶乔木,通常栽培为绿化树、行道树。
46、此处疑指“木芙蓉”,俗称为芙蓉花的。
47、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48、 即“则不得谓非草本矣”,就不能说不是草本了。
49、则:连词,就。
50、○以引证带出结论,并以双重否定句式强调说明芙蕖应属于草本花。
51、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 予:我,代词。
52、倚此为命:意谓靠着有芙蕖才能活下去。
53、倚,依赖。
54、为命:当作命。
55、李渔在《笠翁偶集》“种植部刀“草本类”中的《水仙》一文中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
56、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57、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58、○“为命”二字,见作者爱重芙蕖之情。
59、 非故效颦(pín)于茂叔丽袭成说于前人也, 故:故意,有意。
60、副词。
61、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里作皱眉的样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62、”西施,美女名矉。
63、同“颦”,皱眉。
64、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
65、后人称这个故事中的“丑人”为东施,把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的行为称为“东施效颦”,也说“效颦”。
66、效,模仿,师法。
67、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的字,名文《爱莲说》的作者。
68、袭:相因、因袭。
69、成说:已定的学说、著述。
70、此处意谓已经形成的说法,早已有的说法,即指《爱莲说》中所说过的话。
71、于:介词,从。
72、前人:以前的人,古人。
73、 以芙蕖之可人, 以:因为。
74、可人,犹言可人意,适合人的心意,即称人心意。
75、可,适合,动词。
76、○“可人”二字,总括说明芙蕖之长处,统领全篇,为贯串全文的意脉。
77、 其事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来意为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78、 请备述之。
79、 请:表敬副词,请让我。
80、备:全,尽。
81、述:说。
82、之:指芙蕖可人的情况。
83、代词。
84、说明芙蕖应属草本花,并揭露全文主旨,总述其可人之处不一面足。
85、群葩(pā)当令时, 葩:花。
86、当令:正当(花开的)时令。
87、○先宕开一笔,不直叙芙蕖而述群葩。
88、 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盾过而不问之秋矣。
89、 前此后此:指前于此后于此之时。
90、此,指“花开之数日”。
91、属:系,是。
92、过而不问:经过它旁边也不理睬,意即无人过问。
93、秋:时候。
94、○群葩竞放,虽然美丽,但争艳之日甚短,只能赢得人们一时的观赏。
95、极言群葩之平常,为突写芙蕖之不凡蓄势运气,陪垫一笔,跌宕有致。
96、 芙蕖则不然: 则:却,连词。
97、不然:不这样。
98、然,代词。
99、○笔锋一转,并在句后着一冒号,总冒领起下文。
100、 自荷钱出水之日, 自:从,介词。
10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其状如铜钱。
102、 便为点缀(zhuì)绿波; 为:介词,为(人们),宾语省。
103、点缀:衬托装饰。
104、○绿波荡漾,加上荷钱着意装点,增光添色不少。
105、“荷钱”一词,见荷叶初露出水面之状,用语颇为新颖,描摹极为形象,此处更着一“为”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芙蕖写活了。
106、上写荷钱之“可目”。
107、 及其茎叶既生, 及:等到,介词。
108、茎叶既生,此指茎叶长出水面以后。
109、○由荷钱写到茎叶。
110、 则又日高日上, 则:表承接,就。
111、 日高日上: 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向上。
112、日,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113、 日上日妍(yán)。
114、 妍:美。
115、○顶真、层递并用,写其长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蓬蓬勃勃,生机盎然。
116、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 飘摇:飘荡摇曳。
117、 无风亦呈袅(niǎo)娜(nuó)之姿, 呈:呈现,显露。
118、袅娜:本形容草木柔软细长,这里指姿态优美。
119、既……亦……。
120、两个副词前后呼应,表并列关系。
121、○有风则摇曳生姿,无风则柔美动人。
122、对偶与拟人兼用,不仅声调和谐动听,琅琅成诵,而且维妙维肖,摹尽其动态静态之独特风韵。
123、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24、 是:这样,代词。
125、这里起关联上文的作用,表示推论。
126、逸致:悠闲的情趣。
127、○归结一笔,以实感写芙蕖在开花之前已饷人以无穷的情致逸趣,与群葩开花之前无人过问形成鲜明对比。
128、上写芙蕖花开前之“可目”。
129、 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 迨:及,等到,介词。
130、菡萏:即荷花。
131、《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花)菡萏。
132、”此处指荷花的花苞。
133、○由茎叶写到花。
134、 娇姿欲滴, 娇姿:妩媚可爱的姿色。
135、欲滴:充沛得快要掉落下来似的,此言美到了极点。
136、○姿色娇艳明媚。
137、着一“滴”字,见其浓艳之极。
138、 后先相继,自夏徂(cú)秋, 徂:往,到。
139、这里指一直开放到。
140、○争妍斗艳,连续怒放,历时二季,花期颇长,与前文群葩“花开之数日”对比鲜明,与后文“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亦相呼应。
141、 此则在花为分(fèn)内之辜, 分内之事:本职应做的事。
142、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143、 应得之资:应该得到的享受。
144、资,资财,此处指获得的享受,是比喻用法。
145、○花为人开,尽其本分,人皆爱花,赏心悦目。
146、花似有情,物我无间,荷花与人,感情互通,写得别开生面,新人耳目。
147、上写花开时之“可目”。
148、 及花之既谢, 既:已经、副词。
149、谢:凋落。
150、 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亦:副词,也。
151、告:宣告。
152、于:介词,向。
153、○承上小议,言荷花未开之前、盛开之时,已将自己的娇姿丽色奉献于人,故“可告无罪”。
154、作者情思满溢,墨饱笔酣,直抒荷花心境,使所描之物,生动活脱,充满人性,读来令人遐思无限。
155、拟人手法妙用于说明文中,委实罕见而别具匠心。
156、 乃复蒂下生蓬, 乃:却,副词。
157、复:又。
158、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159、蓬:莲蓬。
160、○由花写到蓬。
161、 蓬中结实, ○运用顶真手法描述,显得分外简炼紧凑。
162、 亭亭独立。
163、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164、 犹似宋开之花, 犹:仍然,副词。
165、 与翠叶并擎(qíng), 并:副词,一起。
166、擎:向上举,此处指耸立。
167、○描摹工巧,莲蓬与翠叶交相辉映,意趣横生。
168、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69、 白露为霜:白露变成了霜。
170、语出《诗经·秦风·蒹(jiān)葭(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71、”白露,深秋的露水。
172、露水本无色,因凝霜呈白色,故称“白露”。
17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九月八日前后)以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174、”而:表顺承,就。
175、能事不已: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
176、能事,所能之事,能擅长之事。
177、已,止。
178、○言其本领和长处施展不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群葩开后无人过问亦成鲜明对比。
179、上写芙蕖花谢后之“可目”。
180、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81、 可目:适合于眼睛观赏,看着好。
182、○点明“可目”二字,缘因上文所写,皆可人悦目之类。
183、总括一笔,收结上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184、上为一层,详写芙蕖的可人之一:予人以可目之美。
185、是本段及全文的重点。
186、可鼻, 适合鼻子的嗅觉,嗅着好。
187、○首先点明“可鼻”,开启下文,叙述之法,与上层有所不同。
188、 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ù), 异馥:异乎寻常的香味。
189、馥,香气。
190、避暑而暑为之退,暑为之退:暑气因为它而减退。
191、之,指荷叶的清香与荷花的异馥。
192、 纳凉而凉逐之生。
193、 逐之生,跟着它产生。
194、逐;跟随。
195、○写芙蕖花叶予人以清香凉爽的感觉,令人情逸神飞。
196、上为二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二:予人以可鼻之美。
197、至其可人之口者, 至:至于。
198、其:它,指芙蕖。
199、 则蓬实与藕(ǒu)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jiá)者也。
200、 皆并列盘餐:都同时列入盘中餐。
201、互芬齿颊:指莲实和藕一块使人的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
202、芬,使……芬,使动用法。
203、颊,面颊,此处指嘴边。
204、○盘中上品,味美可食,满口生香。
205、上为三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三:莲、藕予人的可口之美。
206、只有霜中败叶, 败:衰败,枯萎。
207、 零落难堪(kān), 零落:稀疏,不集中。
208、亦作“零零落落”。
209、难堪:难以忍受。
210、 似成弃物矣; 弃物:抛弃不要的东西,犹言“废物”。
211、○欲扬先抑,用一“似”字,已寓扬于抑中了。
212、 乃摘而藏之, 乃:副词,表转折。
213、然而,可是。
214、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215、 备:准备着供(使用);经年:长年,整年。
216、○即使败叶,亦复有用。
217、前后两句,一实一虚,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218、上为四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四:败叶予人的可用之处。
219、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邑之观, 是:指示代词,承上起连接作用,可译为“这样看来”。
220、也者:语气词连用,起强调主语的作用。
221、耳目:偏义复词,此处专指目,耳无义。
222、○紧扣“可人”二字,承上进行综合说明,先言其观赏价值,囊括前文“可目”、“可鼻”分说之内容。
223、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224、 家常之用:家居日常之所用。
225、○次言其实用价值,包举前文“可口”、“可用”分说之内容。
226、行文前后钩连,一一对应,环环相套,丝丝入扣,细针密线,结构谨严。
227、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五谷:古代对五谷有多种说法,最普通的一种指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
228、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兼:兼有,同时具有。
229、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在前文综合的基础上,再与“五谷”、“百花”作一比较,从而推断出结论,揭示全文中心思想。
230、上为五层,总结全段,点出题旨。
231、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诸方面分述芙蕖的可人之处,从而说明芙蕖的种植之利极大。
232、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233、 ○与首段“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遥相呼应,言作者对芙蕖之极重极爱。
234、 无如酷好(hào)一生, 无如:无奈,用于转折句的开头,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如上文所愿。
235、含有“可惜”的意味。
236、酷好:极爱。
237、酷,甚,极。
238、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239、 半亩方塘:语出朱熹《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40、”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依托。
241、此指芙蕖得到寄托。
242、 仅凿斗大一池, 斗大:象量粮食的斗那样大。
243、此处是极言其小。
244、 植数茎以塞责, 茎:根,株。
245、塞责:本谓抵塞罪责,弥补所任事的不足,此言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
246、 又时病其漏, 病其漏:以水池向地下渗水为病。
247、病……,以……为苦。
248、 望天乞(qǐ)水以救之, 望天乞水:盼天下雨。
249、乞水:求雨。
250、 殆(dài)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
251、 殆:大概。
252、草菅其命:把它(芙蕖)的生命看得象野草一样,随便处置。
253、此四字由成语“草菅人(民)命”衍化而来,因为这里说的是芙蕖,故把“人(民)”字改为“其”字。
254、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255、“殆……哉”,表示不十分青定的语气。
256、○慨叹自己酷好芙蕖而不能使之安身立命,善养其生。
257、写作者视芙蕖为“四命”之最,为酷爱芙蕖智不能得半亩方塘为之安身立命而不胜慨叹。
以上就是【芙蕖翻译自荷钱,芙蕖翻译】相关内容。
7月8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业统计报告,2021年北京接待市民在京游人数1 26亿人次,较上年增长45 9%,较2019年
7月7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国际期刊《细胞》子刊《细胞通讯》5日在线发表该院刘冰 王亚文教授团队在噬菌体抑菌领域的最
5月14日,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
稳就业保民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持
政策内容由河南省(郑州市)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返)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即健康
X 关闭
X 关闭